转眼“冬***“将***,
一年一度的”汤圆饺子羊肉汤“之争又即将登场了
不过,今年冬天,在争论吃什么之前
大家先来观察一组图找找茬——
外校一角
南农主楼
南门逸夫楼
有没有发现什么呢人工智能气候室?
仔细看——
咱们学校的草坪
还!是!绿!绿!哒!!
按说立冬之后叶落草枯,
那为什么主楼草坪却仍旧青翠如春呢?
而提起”草“,大家又是不是想起了一个学院呢?
没错,那就是——
作为2012年才成立的新兴学院,草业学院还相当年轻。但提起底蕴,却是大有来头的——
论历史,我农是中国现代草业科学的发祥地;论积累,学院组建“千人计划”研究团队,多个国内一流的草业科学研究实验室,12个校外教学科研基地。
于是,借着对“主楼冬日绿草”的疑惑,小编前往草业学院采访了草坪管理专家杨志民教授,并实地参观了草业学院一系列专业精密的实验室设备——
杨志民教授首先解释了”草坪四季常绿“的原理,主要采用的一项技术便是——
交播
草坪草按气候适应性分为暖季型草坪草和冷季型草坪草两类。
而南京从区域看,不南不北,属于南北气候过渡带,对于两类草种都存在着不利的生长条件人工智能气候室:夏天高温高湿,对于冷季型草而言容易生病虫害;冬天又过于寒冷,暖季型草会休眠变得枯黄。
也因此,便采用了“交播”技术——在秋季即将泛黄的暖季型草坪上播种冷季型草,即一块草地上既有暖季型草、又有冷季型草。这样一来,炎夏暖季型草欣欣向荣、寒冬冷季型草青绿依旧。
行政北楼一角,绿草丛上几颗零星松果
当然啦,交播作为一项早已在城市绿化、草坪运动场维护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的成熟技术,并不算稀奇。对于我农草业学院来说,真正的大牛,还要跟小编一起去实验室看看——
据杨教授介绍,学院现在主要有草类植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、草地环境工程实验室、草类生物技术与育种实验室、牧草学实验室、饲草调制加工与贮藏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,设备精密、为科研团队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。
话不多说,这就一起来看看吧——
研究草类植物生理生化的实验室,
果然是架子上也是绿草茵茵呢。
为了保存珍惜实验材料而放置的超低温保存箱*2
智能人工气候箱*2
种子在实验室里舒适的“家”
高速冷冻离心机(盖上的)
用于基因克隆的PCR仪*3
别看它小,一台可就七位数身家呢!
高速冷冻离心机(开盖的)
全自动凝胶成像分析仪
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必备仪器
化学发光成像仪
一起来看看基因怎么在细胞里定位~
无菌操作室
防止细菌干扰,对植物特定组织进行研究的操作间
四个小小气候室
分别实现了对
温度、湿度、光照、二氧化碳四个变量的全自动控制
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小草们
而除了上述这些室内实验室以外,在白马教学科研基地更有一百七十多亩的露天试验田,收集有两万多份草种质资源,建立了草种质资源圃。同时,在江苏、安徽、贵州、西藏、内蒙等地建有12个校外教学科研基地。
实验室观光下来,见识了这一系列精密仪器,大家是不是感到不明觉厉了呢:这些研究做出来,究竟对咱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?
对此,杨教授以团队中的一项研究项目举例进行说明:
有一种暖季型草,叫做海滨雀稗,它耐践踏,可以用作足球球场、高尔夫球场的草皮;耐盐碱、能用海水灌溉,可以种植在盐碱地上保护土壤——听上去是不是作用很大的一种小草呢?
可它却十分怕冷,苏北以北地区便无法种植了。
——那怎么办呢?
这时候便是咱们草业学院登场啦:通过分子技术,将耐寒草种的抗寒基因克隆出来、再转移到海滨雀稗的基因之中,从而提高它的耐寒性,使得寒冷的北方海边,也能绿草茵茵。草业学院现收集有六十几份海滨雀稗的种质资源,根据用途分为牧草型、草坪型两类,以此满足各种不同需求。
水滨的高尔夫球场,绿茵茵的海滨雀稗
除此以外,在畜牧业、城市绿化、草坪管理等方面的各个环节(如种质培养、性状改良、草坪维护等),都能见到草业科学大显身手的一面。
虽然只是一株小草,
可却也依然能有大用。
正如草业学院的口号:
“有草的地方就有希望。”
今天的草业学院
也依然生机勃勃呢^_^
本期开始,
“NAU's Lab”将对学校各处实验室进行探秘
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实验室,不妨在文末留言
和小编一起——
一探究竟~
受访人:南京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杨志民教授
采访:全媒体中心新媒体部 陈彤彤
图片:全媒体中心新媒体部 陈彤彤
部分来源网络
文字:全媒体中心新媒体部 陈彤彤
编辑:全媒体中心新媒体部 陈彤彤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0086ai.com/ai/2765.html 人工智能信息尽在:www.0086ai.com